意識自覺到生命自覺(前言)
前言
本書所敘述的事實和道理,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係,並極為重要,不可不知。
只要具有中學的程度,在觀念與認識上未深受污染,沒有誤解和成見,就能夠看得懂這本書。
只要明白生命和意識的存在,知道這才是最可靠的根源,便能夠經由本書所闡述的「意識自 覺」
而走向健康幸福與自強自救的大道,因此,這「意識自覺」便成為人生的轉捩點。
未經本書所說「第三類靜坐」(即「全程靜坐」),沒有「內在經驗」和「內省力」的一般 大
眾,感知不到生命和意識,但意識和生命的存在卻是真實的事實,我所說的「意識自覺」 也是最
明白最直接最實際的說明。在這本書中,我為了使讀者能理解這「意識」與「意識自 覺」,我特
別用了「山洞」與「迷宮」之兩個比喻。
用「山洞」來比喻意識,用意在說明我們所稱的「意識」是指那真實存在的實體,也說明一 般流
行的關於意識的概念和了解,只是在山洞外面所見的表相,並未進入那山洞之中。
這「第三類靜坐」即是「從意識自覺到生命自覺的過程」,在靜坐方面有各種現象和各種說 法,
但只要「意識自覺」之後便開闢了通向生命的道路,一方面是整個身心都在生命灌溉之 下不斷的
改進,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靜坐本身所有的問題,所以我們用「迷宮」來比喻那「 山洞」內部的
情形,說明只有「意識自覺」才是唯一的正確的道路。
什麼是「意識自覺」?從字面上說是能夠覺知到自己的意識,這包括了「開始」與「前進」 的過
程,亦即「開啟意識自覺之門」與「由意識自覺到生命自覺」的過程,用前面「山洞」 與「迷
宮」的比喻來說,也就是如何進入「山洞」與如何穿越「迷宮」的過程。
這過程也就是我所說的「第三類靜坐」的過程。基於這以上的說明,相信一般讀者也能夠了 解得
到,靜坐在基本上是和「意識狀態」發生關係,一方面是養成良好的適合靜坐的習慣, 另一方面
這意識狀態也在自然的改變(亦即在那「迷宮」中前進)。
有了如比的認識,就知道這「意識自覺」與「靜坐」(第三類靜坐)的過程,基本上與任何 「做
法」「秘訣」「宗教」「派別」等是兩回事。
如果我們對「生命」沒有印象,抓不住「生命」的概念,那並不是因為生命不存在,而是我 們自
幼到大的環境中許許多多不正確的「知識」和傳說使我們對生命感到陌生,其實,生命 才是我們
健康和能力唯一的和最可靠的根源。
「意識」就是生命在外在的表現,也是我們見知生命的通道,經由意識而通達生命就是健康 之
道。
要掌握運用自己生命這偉大的能力,就必須要能夠認識我們的生命。生命在各個層面有不同 的表
現,現代的醫學和生化學在物理化學層面已經具有非常豐富的知識,但進入意識層面之 後,便必
須依靠內省的內在經驗。我們如何才能夠探討自己的意識?就一般情形而論,須要 依靠靜坐。但
是,靜坐不一定能夠深入意識,例如,凡是「動意」「用意」的靜坐,因為是 在動意用意,便始
終停留在意識的表層。因為生命的特性就是「覺知」(或稱「靈覺」),「 意識自覺」是從意識表
層掌握住這特性,所以「意識自覺」可以進入通向生命的通道。
這「意識自覺」的「功用」難以盡述,就大要而言,可使人生向三方面發展:
第一、因為生命大能不斷的灌溉,對生理和心智方面都有「全面性」和「根本性」的效用, 使人
身心健康到達最高峰,對許多疾病具有最高的抵抗力,並使人愉快幸福。你如果相信「 潛能」之
說,這也就是開發所有的「潛能」。
第二、因為經由意識通向生命,這方面的內在經驗可以使人認識內在的自我。人的外在環境 以及
自己的外貌都是會變的,比較之下,這內在的自我更真實,能夠實現這安祥的我,穩定 的我,無
憂無慮,不懼不惑,泰然自得,使人到達既無虛驕又渾然亡機的境界。這正是古來 多少有心人終
生努力追求的,用「仙」佛」來命名的人格完成的境界。
第三、由於意識的清明,使心境與外在宇宙相容相感,陸象山說「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 吾
心」,指的就是這種境界。可以感應到山川草木與天空,甚至整個宇宙都充滿了生機,人 生到此
境界,可以說無處不自得其樂。
以上是敘述進入意識自覺之後向三大方向的發展,除此之外,我想在此順便談談「生死」問 題:
人是否可能不死,先從正面看,人的腦細胞可以長久使用,由此可說明人有不死的可能。再 從負
面看,十幾年前我在書上就有「死亡傾向」的說法,這說法是一個系統,主要內容是在 意識方
面。在「全程靜坐」的設計上,有許多「進度」和這個系統有關,曾習到較高班級的 靜友都聽過
我對這方面的說法。大約兩三年以前,醫學上發現了腦下垂體分泌「死亡激素」 的事實,並知道
這分泌情形是受腦的影響(這當然和意識狀態大有關係),不過,即使只就 生理層面來說,這被
發現的「死亡激素」也只是我所說「死亡傾向」的一部份。
假如一個人先天情況好,環境好,保養好,他(她)沒有病,沒有感染,這剩下來的就是面 對這
「死亡傾向」的問題,這方面的情況當然也很多,但如「衰老」「心臟病」等則是普通 常見的表
現。由這說明,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假如能夠「減消」或能「對抗」那 死亡傾向,人
就有不死的可能。能夠到如此程度的人,求生的能力也必然大增,但尚不到抗 拒刀兵水火之類,
因之,這結論是「可能不死或壽命大增」。
這先決條件是對那存在於各層面的「死亡傾向」系統的存在與運作情形能夠具有明確的知識 ,事
實上,「全程靜坐」到達相當班級的靜友可見到那死亡傾向的存在。
這去除與對抗死亡傾向也是靜坐後期的主要目標,大體而言有三大階段,最初是在靜坐時死 亡傾
向可不進行,其次是平時可不進行,最後是在睡與夢中也不進行,這最後階段是「除根 」的工
作。必須要有相當長久的時間。但只要開始此處所述的最初階段,即可對抗環境的壓 力,不會有
失眠與苦惱發生。
這「超生死」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本書主旨的範圍,我之所以還要說明,除使讀者知道這「 意識
自覺」尚有更高的造詣之外,主要是要表明這種「人可以不死」的事實,在未來思想文 化社會制
度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應該作為主要的考慮,受到應有的重視。
除開這更高層次的發展不談,這「意識自覺」在各方面的影響和功用,無論是從任何角度去 看,
都是人人所必需的,所應該的,每一個人早遲都須要開始這「意識自覺」的過程。這「 意識自
覺」既然是大眾的事情,因此我在書中倡導「意識自覺運動」,這無論從個人從社會 人群關係與
人類和平幸福的觀點來看,都具有積極性的意義。
這「意識自覺」是非常特殊的意識狀態,開始之後完全不要任何「作為」。這和任何信仰、 思想
、宗派都沒有關係,而是每一個人本來就應該具有的取得生命大能的途徑。不僅是個人 為了健康
幸福需要這「意識自覺」,並且,參加的人愈多,整個人群社會愈能得到好處,因 為這運動發展
到將來可使大眾「變化氣質」,社會上增多純潔的個人,彼此相處都會為對方 設想,那便是新的
社會新的文化和新的人群。所以,這「意識自覺運動」須要長期不斷的推 展,要推廣到每一個
人,也要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
要推廣這「意識自覺運動」,最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為人開啟這意識自覺之門並指導前進的 教
師,因為這是實際指導內在經驗的意識狀態,不是教人第一動如何第二動如何,不是體操 教師,
也不是任何「功法」或「秘訣」的教師,所謂「記誦之學,不足以為師」,那個意識 山洞中是非
常複雜的「迷宮」,各種現象變幻無常,充滿了歧路,也有陷阱,必須熟悉所有 的真假情況,才
有資格來做導遊,所以,指導這「意識自覺」全程靜坐或第三類靜坐的教師 不同於任何教師,其
先決條件是自己曾經通過了這個「迷宮」,並需要有相當的實際指導的 經驗。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有了真能任教的教師,這「意識自覺」在做法上卻是非常的容易。在「 全程
靜坐」教學的經驗中,一個學習班當中,不論人數多少,做得最好的都是從來沒有做過 其他「靜
坐」或「練功」的,這原因是他(她)們在那「迷宮」中還沒有開步走。
要推展這「意識自覺運動」,就必須要訓練教師,依照我現在粗略的估計,經選擇後,供應 食
住,每天親自指導,約須半年到一年的時期,以後還需要一段教學見習的時間。
教師是這運動推廣的實際工作者,但訓練教師與推廣工作都必須要有相當的財力,我現在想 到一
種「捐助制度」,接受在此「意識自覺運動」中特別獲益者之捐助,現暫列四項,即: 1靜坐至
「開頂」者,2療癒難治或重大之疾病者,3身心健康有顯著改進者,4因親友獲益而 願贊助者。
這「捐助制度」是以這運動本身來推廣運動的辦法,以上前三項在靜友中是相當普遍的情形 ,本
身受益之後再回頭來推廣這個運動,更富意義。
將來這所有的捐助都是一冊一冊的紀錄,一方面是這運動推廣的史料,另一方面也是讓世人 明白
這「意識自覺」發生效益的實際資料。
這「捐助制度」能夠建立,對於來習「意識自覺」者可只是象徵性的收取費用,再有餘力時 可派
教師到其他地區去建立中心。
比外,尚須建立各地區的以至於世界性的「靜友(或稱「覺友」)聯誼」的組織。這組織一 方面
贊助推廣並提供意見,另一方面也是對各地區推廣中心的監督。
初步設想,這靜友聯誼制度、捐助制度與教師制度是推廣這「意識自覺運動」的基礎,但這 運動
必須要發展到將來有相當的人具有訓練教師的能力,使一代一代的教師能夠產生,而且 對於整個
推廣事宜有健全的組織和制度,這運動才可以說是真正具有基礎。
去(一九八八)年二月我返鄉探親,並在香港開班,知道歐洲和美國已有不少人對我這些年 來所
常說的「意識」漸漸的有相當的認識,甚至近年來在美國流行用意識作用來醫療疑難病 症,我知
道我所提倡的「從意識自覺到生命自覺」的「全程靜坐」已具有被世人了解和認識 的背景,五月
返台之後,一面寫書,一面對此書所說的「意識自覺運動」作一全面性的策劃 ,此書即這策劃中
的一部份。在此特向各位靜友說明兩點:
第一是將這「意識自覺」來作為解說的中心,讓我們共同來向親友說明這「意識自覺」的事 實和
道理。
這「意識自覺」是使人深入意識與通向生命的唯一直接的途徑,因而,這也是人類探取意識 和生
命之知識的途徑,在五六十年以前,許多人對內臟和腦都沒有知識,現在一般人對這些 方面都具
有相當的常識。這對「意識」的情形也正相同,將來有這「意識自覺」經驗的人一 天一天的多
了,大家對這「意識」的知識也就像今天對內臟的情形一樣了。所不同的,對意 識的知識是來於
自己實際的內省。現在我們只有實事求是的說明這事實的真象,對方聽得懂 ,我們這樣說;聽不
懂,我們也是這樣說。
這「意識自覺」作為靜坐的「方法」而言,先是開啟這「意識自覺」之門,然後的重點是如 何養
成良好的意識狀態的習慣,基本上自始至終是不作為。這雖然是應該如此,但卻是「全 新」的概
念,時下一般人是「秘訣」和「功法」的觀念,認為自己一旦獲得一種「秘訣」, 就去勤練那種
「功法」,練成了就如何如何。但事實上,只要對「生命」和「意識」有了認 識之後,就自然能
夠認識「從意識自覺到生命自覺」的道理。如果一定要講「秘訣」的話, 這「意識自覺」真是古
來天大的私密,這為人類指出了一條自強自救的大道。
第二,這一本書集中討論這「意識自覺」的道理,以往十冊「中國靜坐叢書」中,也有幾本 是綜
合性的說明,但現在的這一本書,對於這「意識自覺」與有關靜坐道理的基本了解,可 以作為代
表。今後向親友推廣靜坐,有此一具代表性的書,要方便得多。向親友推薦此書, 也是讓親友明
白這方面道理較直接簡便的方法。
現代人尤其需要生命大能的滋養,但人類自古以來的一項大問題,就是自己的覺知不能深入 自己
的意識,因而既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的意識在對身心狀態發生作用, 甚至於也
不知道自己意識的存在。如此的結果,一方面是迷信充斥和大眾在追逐不實的外表 現象,另一方
面是大眾面對苦惱和許多問題找不到直接有效的辦法。這「意識自覺」讓現代 人進入那個意識的
「山洞」,體認到生命和意識的存在,可以想像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對於 諸如養生之道、智力開
發、醫學、教育、人生觀、哲學思想、以至於對宗教、社會制度與人 群關係的看法等都會發生影
響,這無論對個人對社會人群都是最有用和最有意義的知識。
正因為對社會大眾而言這是「全新」的知識,也因為只有少數具理解力的智者才容易在這開 始的
時候認識到這知識這運動的真實意義,見到這是生生不息世世代代的大事業,所謂「聞 道有先
後」,所謂「先知覺後知」,這時候來共同推動這一運動就更具有意義。
席長安 於198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