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自覺使人至真至善至美    楊洪 (寫於一九九四年•香港)

  席老師去年夏天在香港主持了兩個講座,並特別開辦了一個「養成班」,在每一個進度中,除教習更深入的「做法」外,尚且講述了不少靜坐與人生的道理,在其中一節中,席老師以「浩然正氣」作講解,值得我們作思考。

   文天祥年少時即知砥礪志節,二十歲中進士,取易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題義作對象而被朝廷重用。其時宋室外逢元兵入侵,而內則亂臣賊子當道,內憂外 患交迫,天祥一心為國為民,誓死抗敵,卒不敵被俘。元世租愛其才而多番勸降,天祥寧死不屈。繫獄三年,飽受痛苦煎熬,不改其節,最後從容就義。其獄中所著 發抒志節之「正氣歌」,洋溢凜烈正氣。從史書記載,其詩文中,我們可以見到他一生言行的特異表現,但在他文章中述及之「浩然正氣」是何物事,令他有如斯意 志而置生死於度外?

  在未論及下文時,我想先說一個笑話,這事在數年前發生於本港的廣告界。話說有一個牌子的香煙廣告,最初的口號是叫人「想做就去做………」;但這口號引起各界廣泛批評,說現今青年人不懂分辨好壞,做出一些不負責任的事,這口號會對他們有不良影響云。煙草公司其後從善如流,將口號改為:「應做就去做……」。似乎好像改了口號,問題就解決了,認為應該做的方去做,便包保不錯。

  上述兩句口號,在字面上似有分別,但如深入理解,似乎並無不同之處,只是前句「想做就做」使人直覺感到不舒服,但後句「應做就做」又比較好多少呢?如何及根據什麼界定「應」與「不應」呢?

   在我們的社會裡,普遍存著很多似是而非的物事,令人混淆不清,舉例來說,假如一個人做一件錯事我們稱之為錯,一群人做同樣一件事,我們仍可稱之為錯,但 如果整個社會大部份人同樣做這件事,便沒有人說它是錯矣。與其說此乃社會風氣使然,不如說此乃整體意識出現問題,朝壞的方向走,產生了謬誤。在這功利主義 的社會裡大多數人祇求達到目的(這不外乎名刑權物慾……等),不擇手段,行事缺正義,泯良知,事理不明。古風那「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情操盪然無存。人在這個充滿謬誤的社會中,對是非、對錯的判斷及界定當產生混淆、矛盾,似乎這界定是非的標準將因應社會上的道德標準、風氣等令改變而改變。

   在席老師的著作「人性分析新論」中,曾對動物及人類的性行有深入的分析,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其有異於禽獸者,皆因人有意志、有良知、能思考。假如人類失 卻這等「人」的特性,則其行為祇不過是動物界求生存的一種機械反應。人類行為、動機的發生,非常複雜,但簡單來說,乃受到外來的刺激作用,而根據過往腦海 中吸收到的經驗、觀念等發生因果關係而作出。有的人作出的行為動機,顯然是錯的,但因為人是以「自我」為中心,就算發生是錯的,亦能自我開脫,大錯視之為 小意思,小錯則當作無不妥。

   如此說來,我們豈非是非黑白難分?非也!我認為人類社會中雖有如斯謬誤,但宇宙間對是非、曲直、黑白、對錯等一切,原有本身之特定標準。此標準無處不 在,但我們見不著,因為它隱藏在我們意識的最深處,當有一日,我們接觸到它,亦即接觸到宇宙的真理,這時我們的一切行為、反應、動機,無一不是至真、至 善、至美,此乃生命的真正特質。憑著這特質,我們處事、為人,真的可以做到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之間;可以有像文天祥那樣「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精神。

  席老師提倡的「意識自覺」運動,是現代人應該走及必須走的大道,因「意識自覺」能決定我們意識所走的方向,令腦意識壞習慣逐漸改善,從而認識生命真正的道理,使自己不再矛盾、謬誤、混淆,使人生更有意義,那時我們讀「正氣歌」的時候,當會有一番新感受!